外事〔2021〕1号
2021年,国际交流与合作处、港澳台办公室工作的总体思路为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对标学校“十四五”事业发展目标,贯彻落实学校2021年度党政工作部署,积极应对“后疫情时代”的机遇和挑战,优化国际交流合作布局,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形式,推进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。在 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为学校国际化办学努力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一、坚持党建引领,促进工作开展
1.提高政治站位。聚焦“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”要求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,提高人员思想素质与政治站位,在学校外事、港澳台工作领域全面贯彻党的领导,强化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践行“两个维护”。
2. 强化支部建设。全面落实学校、机关党委支部建设任务,提升 “三会一课”实效,做好部门政治学习、组织生活以及党员发展工作。积极开展各项党组织活动,进一步增强支部凝聚力、战斗力,使党建有机融入并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推进和落实。
3.推进廉政建设。加强党风廉政教育,增强廉政意识。对照“清廉浙理”建设及年度党风廉政责任书要求,进一步压实党风廉政责任。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,持续纠治“四风”,坚持“勤俭办外事”。强化问题导向,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,切实扎紧制度笼子。
二、搭建高质量交流合作平台,深化务实合作
4.优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布局。围绕学科、学术发展,进一步拓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,引进国际优质教育与学术资源,提升学校办学水平。进一步优化全球合作网络,巩固美、加现有的合作关系,加强与欧洲、东亚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,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空间。
5. 促进海外孔子学院健康发展。健全转隶后的孔院运行和管理制度,加强中方院长、教师储备。结合学科特点,设计开展有浙理特色的文化交流项目。依托孔院平台,大力发展与毛里求斯大学、苏里南大学的校际交流与合作,发展苏里南研究。
6.加强学生出国交流的渠道和氛围建设。在学校、学院两个层面大力拓展海外交流学习项目的优质渠道、项目,举办系列宣传、讲座、交流活动,不断浓厚出国深造的校园氛围。加大国家公派留学选派力度,积极申报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,强化各类公派留学项目的宣传、指导和服务。
7.深化国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。加强国际科研合作项目、平台和基地、建设,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;围绕重点学科群建设,举办更多具有浙理特色的国际学术会议,有效提升相关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。
三、引进海外优质资源,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
8.加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。协同国教学院,完成与法国马兰戈尼学院的协议签署,正式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非独立设置机构。认真做好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接受教育部评估的相关工作,以评促建,进一步提高现有项目的办学水平和管理规范性。
9.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。利用好各种平台、项目载体,加大引进力度,进一步扩大外籍专家、教师规模,改善结构层次。积极组织申报“西湖友谊奖”,树立和宣传为学校发展无私奉献的外专外教典型。
10.推动国际化专业课程建设。协同教务处等部门,开展国际化示范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。打造国际化在线课程平台,提升我校优质课程的国际辐射力。
四、加强对港澳台交流合作,提升港澳台侨生教育水平
11. 强化创新创业和国情教育。积极组织推荐港澳台侨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,推进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。开展港澳台侨生国情教育系列课程建设,结合学校优势特色,打造国情教育品牌项目。
五、提高涉外管理服务规范化水平,构建安全和谐国际化发展环境
12.持续做好涉外领域疫情防控工作。贯彻上级主管部门、学校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,定期分析研判疫情输入形势,准确掌握跨境流动师生信息,认真及时做好信息跟踪报备,强化联防联控机制,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严格落实。
13.加强涉外、涉港澳台活动归口管理。做好国(境)外人员短期来访的审批和部分接待工作,通过高质量服务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。做好国际(双边、两岸)会议的申报和办会过程的协调、指导。做好外籍教师、留学生及港澳台侨生的安全稳定工作。根据学校保密工作统一部署,做好涉外保密工作。
14.提高因公出访管理与服务水平。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精神和工作要求,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,合理编制因公出国(境)计划和经费预算,加强因公出国(境)证照管理,优化出访团组行前、回国公示渠道,强化因公出国(境)团组的行前安全教育,为师生因公出国(境)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。
15.提升部门工作信息化水平。建设学校外事综合管理服务系统,尽快实现所有业务线上办理,提升办事效率,减轻师生负担。构建学校外事大数据平台,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提供精准服务。